本報訊8月27日,40歲的壺關巡警王玉濤在妻子陪伴下,在山醫(yī)大二院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為遠方的陌生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他是我省第170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王玉濤是我省長治市壺關縣的一名民警,因為長得黑,被同事昵稱“黑貓警長”。2018年5月4日,在單位組織的一次無償獻血活動中,他登記成為中華骨髓庫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今年6月,“入庫”一年之后,王玉濤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由于平時愛喝點兒小酒,為了捐獻高質(zhì)量的造血干細胞,王玉濤特意咨詢醫(yī)生后,開始戒煙戒酒,加強鍛煉。
接受干細胞采集時,妻子秦韶嬋全程守護在丈夫身邊。此前,考慮到家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不太了解,為避免他們不必要的擔心,高分辨篩查、體檢等捐獻前的環(huán)節(jié),王玉濤都是瞞著家人偷偷來太原做的。隨著高分辨配型和體檢都順利通過,王玉濤意識到,老瞞著也不是個事兒,便從網(wǎng)上查閱捐獻資料給妻子看、給父母講,還帶家人現(xiàn)場“參觀”了其他志愿者的采集過程,打消了家人的疑慮。
“這得采多長時間啊?”“會不會影響自身造血功能?”……在采集現(xiàn)場,王玉濤的妻子和幾名同事,對捐獻造血肝細胞十分感興趣,醫(yī)護人員一一作答。
“那次獻血,很多人都參與了,沒想到,這家伙這么幸運,這才一年就配型成功了,這事兒在我們單位都傳開了?!币幻卤硎?,自己回去就去留血樣“入庫”,爭取也能配型成功,救助他人。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和患者能配型成功是很難的,只有萬分之一到十幾萬分之一的概率。”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左彤介紹,在配型成功后,該中心會同捐獻者再三確認,但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捐獻,“已入庫的成員中,有更換聯(lián)系方式而失聯(lián)的,也有臨時反悔的”。
當前,多數(shù)民眾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缺乏了解,擔心有損身體健康。左彤表示,其實,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很安全,至今沒有出現(xiàn)傷害捐獻者的先例。還需要加大宣傳,讓民眾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有更多了解,既鼓勵符合條件的人積極加入,也希望已經(jīng)入庫的志愿者能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