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拾書柜時,影集里一組發(fā)黃的黑白老照片讓我凝視許久。這是一組太原火車站歷次變遷的歷史照片??粗险掌?,我不由得陷入深思。
一擺在我面前的老車站照片有五組,它們分別是第一代火車站到第五代太原高鐵車站,跨越了一個世紀(jì),見證了祖國由小變大、有弱變強的歷程。
最早的照片是1907年拍攝的場景,正太鐵路通車時坐落于新南門外的太原火車總站?;疖囌居梢淮髢尚∪g房組成,大的是候車室,小的是售票房和行李托運房,照片上有旅客出入的身影,有幾條軌道,但沒有列車。這就是太原歷史上建成的第一座火車站。
二第二張照片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修建的第二座火車站,建于太原南關(guān)房附近。候車面積只有961平方米,可容納700余名旅客。老照片的畫面語言告訴我們,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已經(jīng)在鐵路部門扎根。照片上,進站口醒目的“十滿意車站”背景下,職工們在站前為旅客出售車票,站臺內(nèi)有大幅標(biāo)語“歡迎最可愛的人凱旋歸來”;那時候的出站已有延伸服務(wù),拉洋車的聚集在出站廣場,服務(wù)員們扛著行李、抱著孩子,送重點旅客上三輪車,每一項服務(wù)都周到而貼心。
三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長,老車站的吞吐能力遠(yuǎn)遠(yuǎn)不能滿足旅客需求。1975年,坐落在迎澤大街最東端的太原新火車站開始運營。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在開通慶典儀式上,火車站的鐘表還沒有安裝上,而候車室內(nèi)參加開通典禮的來賓和職工已座無虛席。從剛建站時的俯瞰圖中看到,周圍環(huán)境空曠,車少人稀,哪里會想到,建站不到20年后,客流量增長的勢頭,又一次突破了運輸能力的上限。于是,1993年4月,太原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在站內(nèi)進行,即在鐵軌上方修建高架候車樓。當(dāng)時是邊施工、邊運營,腳手架上工人施工,腳手架下旅客穿行。施工開始,將四個站臺上的硬化臺面全部挖開,每個站臺挖15米深、1米見方的20個樁基,四個站臺輪流開花。車站還將部分客車分流至鄰站,以減輕站臺接送旅客的壓力,并調(diào)動人力把住站臺上下車的關(guān)口,保證施工期間旅客的人身安全?;叵氘?dāng)年,一條很窄的通道上走過了多少旅客的身影,留下了多少客運人員的艱辛付出和記憶。
四經(jīng)過一年三個月的緊張施工,可容納9000人的太原火車站高架候車樓終于在1994年7月投入使用。由過去平面的候車廳改擴建為雙項四道扶梯。候車大廳鋁合金吊頂,大理石鋪面,名勝古跡用鉑金鑲嵌在檢票口上方,給出入旅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五再看太原南站(高鐵站)的照片,建成運營于2014年7月。太原南站敞開式的候車大廳,磚鋁板玻璃幕墻的設(shè)計,保持著山西古樸民俗細(xì)節(jié),讓我們退休在家的“老鐵路”為之震撼。太原鐵路趕上了時代高鐵的快速車,是太原人民的自豪。 一路走來,每一張老照片都述說著太原火車站的過往歲月,定格著鐵路人的努力奉獻(xiàn),記錄著城市的前行歷史,無論怎樣滄桑巨變,都值得我們記住它。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