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張課表在網(wǎng)絡上引起熱議。這兩張課表來自一個家庭,一張是10歲讀小學四年級哥哥的課表,周一到周日,除了在校,都要參加各類補習班,還要完成相應的練習。另一張是妹妹的,5歲讀幼兒園中班,但琴棋書畫樣樣都要學。
對于這兩個小孩,現(xiàn)在有個俗稱——“雞娃”。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yōu)榱撕⒆幽茏x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種現(xiàn)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
雞血可以打一陣子,但不可能打一輩子。依靠“打雞血”讓孩子變得優(yōu)秀,成為父母眼中期盼的樣子,真的就是對孩子好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心愿,但采取何種方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如今,“雞娃”已經(jīng)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每到周末,北京的一些大型商場都會有很多或蹦蹦跳跳、或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孩子出現(xiàn)。他們不是來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興趣班、補習班。陪同孩子的家長也不閑著,坐在教室后面,和孩子一起聽課,還時不時對板書拍照。課間,有的家長訓斥孩子上課不認真,有的則是和其他家長分享育兒經(jīng)。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家長把孩子變?yōu)椤半u娃”的重要誘因。而不輸?shù)臉藴示褪呛⒆由狭硕嗌倥d趣班、補習班。
對于這種心理,北京市某中學教師吳凡把它總結為“緊迫感”。她認為,現(xiàn)在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初中、高中、大學才算是成功,而很少有“快樂就好”的教育觀念,即使有,也無法落實在行動上。
“生活中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推崇也在加強家長的緊迫感,讓家長覺得不給自己孩子報班可能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眳欠舱f。
在北京某雜志社工作的孫琳琳正面臨這樣的問題,“我不想讓孩子成為‘雞娃’,但還是采用了培養(yǎng)‘雞娃’的方式”。
孫琳琳為了不讓女兒在學習中掉隊,也為了保護女兒的自信,給孩子報了一些補習班?!芭笥训男『⒍际怯變簣@上的,我女兒是在小學開始上的?!钡钏龘牡氖?,女兒剛剛升入初中,因為沒有在暑假報班提前學習課程,導致現(xiàn)在學習上很吃力,比起其他同學有些跟不上。
“本質上,還是因為一種高篩選的升學機制導致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所以需要把孩子變得更有競爭力。”北京市某中學教師李若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其中可能還包含著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人生的缺憾,比家長更優(yōu)秀,“這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p>
從更深的層次上看,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社會還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失敗,就希望讓孩子多掌握技能,多擁有證書,不斷地在給孩子加碼。
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人才的標準是什么?學得多,掌握得多,就一定能夠在競爭中獲勝?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表示,如今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標準還是需要討論和引導的,不是證書多、技能多就一定優(yōu)秀。這會導致家長產(chǎn)生攀比心理,為了多獲證書或技能而不斷讓孩子報班學習,教育觀念產(chǎn)生了偏差。
把教育焦慮傳導給了孩子
焦慮,現(xiàn)在越來越成為都市人的常用詞。工作焦慮、情感焦慮、生活焦慮……而現(xiàn)在困擾著許多都市父母的是教育焦慮。
隨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興起,這個群體的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優(yōu)秀,至少不比自己差。而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主要方式就是接受良好的大學教育。一路往前推,進入好大學,需要在好的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接受教育,自己的娃也就成了“雞娃”。
為了能夠在好的中小學學習,家長為孩子們報名各種興趣班、補習班,開展了一場教育競賽。很多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支出占到了全家收入的很高比例,同時也有很多中國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yè)而放棄了休假和愛好??梢哉f,教育焦慮已經(jīng)逐漸成為都市中產(chǎn)家長的“標配”。
而最終為教育焦慮埋單的卻是孩子?!罢f白了這還是一個對起跑線認識的問題,”薛二勇說,“我們應該在觀念上有一種轉變,就是人生的發(fā)展路徑,時間和階段是有差異的,那起跑線就是有很多條的,而不是糾結于某一條或者某一點上?!?/p>
一些課外培訓機構的做法,對家長的教育焦慮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懊}組老師親臨授課”“學霸面對面輔導”“誰誰誰用了我們的輔導資料成績得到大提升”……課外培訓機構的廣告滿天飛,在向家長們展示本機構實力的同時也為家長許以各種美好的未來,讓家長心甘情愿地把錢掏出來。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上對記者談了這個現(xiàn)象:那些培訓機構炫耀的培訓成績單、廣告、廣告詞,很多都是雞湯加忽悠。雞湯喝得眾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這是不行的,不聽忠告聽忽悠,負擔增加人人愁。
現(xiàn)在還有一種“凡學皆比賽、凡賽必獲獎”的現(xiàn)象。“凡賽必獲獎”就是指一些機構抓住家長心理,組織了名目繁多的藝術類賽事,凡參賽都能獲獎,不少孩子拿獎拿到手軟。對這種現(xiàn)象,有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見世面,認為對其成長有好處,但有的則是為了給孩子升學加砝碼,能夠讓孩子的簡歷更好看。
薛二勇用“劇場效應”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人們?nèi)タ囱莩?,如果第一排觀眾都站起來,第二排、第三排的觀眾為了看清也要站起來,以此類推,所有的觀眾都會站起來。這是一種示范帶動作用,當別人家小孩都在學特長、補習課程時,家長就會考慮讓自己的小孩也去補習。
“這種現(xiàn)象是需求導致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升學中有更好的機會。除非在整個升學機制中不再參考任何獎項,否則家長還是會強調比賽和獲獎?!崩钊舫奖硎?,改變這個局面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要把教育資源盡量平均化。
2019年7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jù)。根治這種現(xiàn)象,國家已經(jīng)開始行動。
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
但校外培訓機構就應該一棒子打死嗎?
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但是為了利益夸大其辭、虛假宣傳,或者只為讓家長掏錢而不顧教學質量等亂象值得警惕。
要改變“雞娃”的“凡學皆比賽、凡賽必獲獎”現(xiàn)象,更主要的還是家長要轉變觀念,尊重孩子的意愿。
雖然孫琳琳的女兒遇到了暫時困難,但她決定不要盲目地給孩子報補習班,以求她快速提高成績?!斑€是要多鼓勵她,調節(jié)她的心理,等適應了初中的節(jié)奏之后,她就能慢慢跟上來。”
不過,孫琳琳的女兒上了很多興趣班,網(wǎng)球、花樣滑冰、沖浪等等,“這些她都感興趣,也學得快,我就很支持?!?/p>
現(xiàn)在許多家長都以“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為理由,代替孩子做選擇,逼著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如果孩子感興趣,那皆大歡喜;而一旦孩子不喜歡,就會產(chǎn)生抗拒感,結果適得其反。
李若辰認為,如果給孩子的學習壓力超過承受范圍,對孩子身心發(fā)展是有負面影響的,最重要的是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叭绻覀儼殉煽儭⒎謹?shù)和孩子的自尊綁定在一起,將會是很危險的一件事?!?/p>
在教育中,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
中國一直講究“因材施教”,就是希望能夠發(fā)掘每個人不同的特點而實施不同的教育。而這個“材”就應該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時間精力以及現(xiàn)階段所處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
許多父母嘴上說只要孩子快樂成長就好,但實際生活中卻把孩子的個人價值只是簡單跟是否能上一個好大學、是否將來能賺更多的錢、是否能夠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聯(lián)系起來。
“教育最根本的不是‘教人成材’,而是‘教人成人’。以培養(yǎng)人格健全為目的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日后應對步入社會面對種種挑戰(zhàn)的能力?!眳欠舱f。
這就又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李若辰認為,三觀正,人品好,個性成熟,具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能力,還能尊重體諒他人,是一個大寫的人。薛二勇表示,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之外,還要有家國情懷,能夠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絕不是培養(yǎng)“雞娃”那么簡單,也不是由獲得多少獎項而決定,值得家長、學校和社會來共同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