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太原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修繕工程已經(jīng)完成,現(xiàn)正封閉收尾,預(yù)計下月將免費開放。
普光寺位于太原市西緝虎營,此前年久失修,寺內(nèi)建筑殘損嚴重,亟待修復(fù)。2013年5月,太原市政府決定修繕(復(fù))普光寺,同年9月修繕工程開工,項目規(guī)劃占地面積5112.2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23.3平方米,工程內(nèi)容包括土建安裝、彩塑、壁畫、彩繪、監(jiān)控等工程。
據(jù)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普光寺舊時就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譽?,F(xiàn)存建筑為坐北朝南、重院建筑。有過殿、大殿、西廂房共13間,這些建筑斗拱碩大,簡潔莊重。專家已認定為元代遺構(gòu),是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普光寺另一個歷史價值在于其是漢藏民族文化交流的圣地。元朝建立后,開始對藏傳佛教進行大力倡導(dǎo)。忽必烈所冊封的國師西藏名僧八思巴曾多次蒞晉朝臺,途中住普光寺中,成為太原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普光寺還是我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歷史見證,寺中原有一座供奉呂洞賓的“迎仙院”,顯示了太原古城作為多民族融合的歷史舞臺所特有的風(fēng)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