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被告惡意串通,把資金進賬流水偽造成借款,提起虛假訴訟侵害他人權益;前夫與房東串通,通過虛假訴訟侵害前妻權益……12月24日,市中級法院曝光了首批11起虛假訴訟典型案例。
2013年8月,原告孟某向市中級法院起訴,請求判令某房地產公司償還借款1300萬元、違約金50萬元,并判令山西某公司及李某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法院審理后出具民事調解書:被告房地產公司同意分期償還1350萬元;被告山西某公司對上述欠款中的1000萬元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李某對上述全部欠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其后,市中級法院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查明,案涉1300萬元借款僅僅是利用銀行賬戶制造了資金進賬的流水,借款在到賬的當日或次日就又返回出借方賬戶,借款方并未實際使用,孟某所主張的借貸事實系虛構。該案系借用合法的民事程序,非法侵害山西某公司的財產權益。同時,孟某在明知借款并未真實發(fā)生的情況下,仍然利用蓄意制造的銀行流水提起訴訟;房地產公司及李某在明知案涉借款實際未發(fā)生的情況下,仍然在孟某提供的并不能證明所主張事實的銀行匯款憑證上簽字確認收到借款,并在訴訟中認可借款事實,系惡意串通。
最終,法院再審撤銷了原審調解書、駁回了孟某的訴訟請求,同時決定對虛假訴訟行為人孟某、李某各罰款3萬元,對涉案房地產公司罰款20萬元,并將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另一起案件中,原告王某與被告人之一的李某某串通,向法院提起虛假訴訟,請求判令李某某及前妻共同償還租金50萬元、違約金12萬元,意圖侵害李某某前妻的權益。法院審理后駁回訴訟請求,決定對王某、李某某分別罰款6萬元,并將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市中級法院通報的另外9起典型案例分別是:李某紅與山西某融資擔保公司、段某及案外人王某借款合同糾紛案,鞏某與某研究所民間借貸糾紛案,以及張某、侯某、李某鳳與鄭某、山西某實業(yè)公司、山西某集團公司之間的7起民間借貸糾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