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價格“高高在上”的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便以遠低于原價的“白菜價”打折處理……記者近期走訪省城多家超市賣場發(fā)現(xiàn),臨期商品以其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受到市場認可,購買臨期商品成了很多人省錢的秘訣。
購買積極
“這個有機牛奶離過期還有近兩個月,一提10盒原價89元,現(xiàn)價45元。真劃算??!”昨日,在長風街某大型超市一樓,市民王女士的購物車里放了足足6盒這樣的臨期牛奶。她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在超市買這種臨期牛奶,僅用一半的錢就能享受到幾乎同樣高品質的牛奶,非常實惠。實際上,這種經過嚴格殺菌消毒的盒裝牛奶保質期一般高達6個月,而在其出廠時間超過兩個月或三個月后往往會面臨被低價處理的“命運”。而這就是精明消費者“撿漏”的最佳時機。
在興華街某大型超市內,市民劉女士正在臨期食品區(qū)挑選商品。她指著一袋切片面包告訴記者:“這個標著保質期是7天,現(xiàn)在超過4天了商家就5折出售。原本需要12元,現(xiàn)在只需要6元。在超市現(xiàn)有的低溫保存條件下,面包的品質可以說沒什么降低,這樣買來確實很實惠。”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省城各大超市賣場幾乎都設有“臨期食品”專區(qū),包括牛奶、糕點、干果、肉制品等。通過比對產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記者發(fā)現(xiàn),貨架上的食品距過期少則一周左右,多則好幾個月,而其售價基本為市場普遍售價的二折至六折。一些消費者告訴記者,在這里花一百塊錢就能買一大堆東西,感覺還是挺劃算的。
理性消費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購買臨期食品正被更多的人接受。今年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臨期食品消費群體以中青年為主,其中消費者年齡為26歲至35歲的占47.8%。很多年輕一族把來臨期商品店“掃貨”當成了平時休閑放松的一種方式。不過記者發(fā)現(xiàn),面對這些價廉的臨期商品,消費者最擔心的還是食品安全問題。
記者咨詢省城業(yè)內人士了解到,正常情況下,處于保質期內的臨期食品,在包裝完好、儲存得當?shù)那闆r下,其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保質期只是食品質量和口感的參考要素,不是食品好壞的客觀界限,也絕不可能是食品質量的唯一標準。保證食品安全,除了關注保質期外,還要格外注意保存條件,以及注意打開包裝后食物的具體狀態(tài)。保質期是生產廠家在較好的保存條件下對食品質量保持時間所給出的一個參考值,可以理解為產品理論上的存儲時間,并不完全等同于它的最后使用期限。
對于容易變質的食品,尤其是在存儲條件又很一般的店鋪,購買時就要格外注意了。比如要求冷藏或冷凍的食品,如果未按要求儲存,即使其距離保質期還有較長時間,也沒有品質保障了。又比如我們常見的堅果,哪怕還在保質期內,但受溫濕度變化的影響,也可能會出現(xiàn)口感、味道上的改變,甚至出現(xiàn)霉變,購買時要特別注意??傊M者切記要理性消費,不要因為價格便宜就沖動消費,還是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