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上陳貴生,是個意外。
清徐縣徐溝鎮(zhèn)西懷遠村,近年來扎實推動現(xiàn)代農業(yè)、文旅融合發(fā)展,聲名鵲起。提前與縣里聯(lián)系,春節(jié)期間到溫室大棚里看看農業(yè)生產,村里推薦了一戶“土專家”,“就數(shù)他會得多,什么技術都能拿下”。2018年到2021年,西懷遠村抓住政策機遇,利用財政部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分4期建造了近400個溫室大棚。這批大棚,村“兩委”組織流轉土地,綜改資金轉集體入股,政府補貼資金歸農戶,其余資金村民自籌,產權為農民所有。
“這村土地好,以前蓋房都從這里挖土,墻外抹一層,一點不漏水?!碑斶^多年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王志榮熟悉本地情況,是拜訪的“領路人”。晉中盆地,從小店、徐溝向南,由狹而闊,是太原歷來依仗的糧食基地。不過,多年來種植結構持續(xù)調整,這片土地從“糧袋子”逐漸變成了省城的“菜籃子”“果盤子”。平展的田野上,一片溫室大棚整齊又稍有錯落地排布,給人一種標準化廠房的錯覺。陽光下,遠處棚頂?shù)耐该魉芰夏?,泛著玻璃般的湛藍色澤。
來到地頭,久候“土專家”不至,推開旁邊大棚的小門,咦,有人。這是個葡萄棚,枝葉不算茂密,巴掌大小的葉片還有點毛絨感,綠色花蕾細密聚集、伸長柄條,葡萄株下是一行行葉片正在“內卷”的茴子白?!百F生,忙活呢?你媳婦沒來?她干活可比你麻利?!迸阃拇甯刹恳谎壅J出大棚深處埋頭勞作的陳貴生,熱絡地喊道。
近前聊聊,葡萄地里還套種茴子白,影不影響收成?“肯定影響,但影響到底有多大,沒人測算過?!笨瓷先ダ蠈嵑竦赖年愘F生,一張嘴條理清晰,“可一季茴子白,現(xiàn)成到手萬把塊錢,清清利利。”不只如此,“種葡萄,活兒纏手,從出來一寸長,就得打藥、抽條、花前、坐果、疏果、整型,100多個環(huán)節(jié),錯一個環(huán)節(jié)減收,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絕收,”手上的活不歇,嘴里的話也不停,“茴子白簡單,前后打三次藥,看氣候,60到80天就能收成?!?/p>
“我一輩子沒干過活,60來歲學農,今年是第4年?!甭犨@話,不像普通村民,貴生身上有故事。這個葡萄棚,足足1.8畝,約有3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就我們老兩口,掐條一輪得要5到6天,15到20天一輪,挺費事兒,一年365天,大半時間在棚里,活不等人?!币f累,也不至于,“自家的棚,干多干少沒人管,每天7個小時,干半天休息會兒,比鍛煉效果好,你看我這身體?!闭f著,陳貴生從地里往出走。王志榮在旁邊插話,“他身體有殘疾”,貴生滿臉笑意,樂呵呵地問道,“不告訴你,能看出來嗎?”
想想剛才干活的利索勁兒,這個“劇本”轉得讓人猝不及防。因為得過小兒麻痹,陳貴生以前在生產隊當過會計,算盤打得也叮當響?!敖衲隁夂蜻€不錯,葡萄趕6月中旬左右就能上市,看去年的情況,要早個20來天,1斤十來塊錢,過了6月就只能賣到五六塊,錯不了一半,也能少四成,”老陳邊盤算邊期望,“要是政策給點扶持補貼,這個棚的保溫、光照條件再提升一點,收益肯定能翻番。”“苦水”也得倒一倒,“農民手里沒積蓄,都是從嘴里身上摳出來的,葡萄收個4萬元,茴子白趕元宵上了市收個1萬元多,可種植成本也不小啊,農藥、地膜,加上地租、上交集體的分紅,要1.5萬元左右?!?/p>
陪同的村干部聽不過去,打岔道:“貴生你家去年可是有喜事啊,新蓋了大院子?!辟F生聽了一笑,“孩子們都大了,花了十幾萬,把舊院子翻新了一下,6大間,住得敞亮點?!边@十來萬元,得攢不短的時間啊,還有沒有其他收入?老陳憨厚的臉上透出點精明,“我們一共種了4個棚?!薄斑@能忙得過來?”“忙不過來就雇臨時工,都是村里的熟人,一年工資得發(fā)上萬元?!边@個陳貴生,經(jīng)營大棚有聲有色,講起故事也抑揚跌宕,用王志榮的評價說,“是個有志向的人”。
遇上陳貴生,意外不意外?農業(yè)產業(yè)化的第一線,扭轉人們“刻板印象”的鮮活事例,一定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