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彼^清明,就是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萌發(fā)、桃杏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值此之際,市公園服務中心特推出了“坐著地鐵逛公園”線路,幫助外地游客、本地市民輕松逛個夠!
第一站:碑林公園
“碑在廊中隱,廊在景中伸。景在碑中現,人在畫中游。”這便是太原碑林公園獨有的東方美學密碼。公園位于太原市濱河東路與康樂街交匯處,距迎澤大街500米。公園占地面積1.37公頃,以反映晉陽文化、明清文化為主要特色,是自然環(huán)境、仿古建筑、書法碑刻、楹聯彩繪等藝術的融合體,是兼收藏展示、文化傳承、科普教研等功能的文化主題公園。
公園總體布局呈帶狀形式,分南、北兩園。北園為傅山碑林,藏222通傅山先生書法作品碑刻。南園為三晉碑林,收明、清兩代168位書法家181幅作品,共196通碑刻,是太原市的文化標志之一。
交通
方式1:地鐵1號線至桃園路A口出站,步行到達;方式2:乘坐831路/849路/865路公交直達。
周邊聯動
汾河景區(qū)、迎澤大橋、山西美術館。
第二站:迎澤公園
迎澤公園,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澤門外而得名,是省城人民休息游覽、節(jié)日集會、文娛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公園北臨迎澤大街,東靠青年路,南接南沙河,西與解放南路毗鄰,總面積65.54公頃,其中湖水面積16.8公頃。公園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自然區(qū)域,一座青石七孔橋將迎澤湖面分成南、北兩部分。
園內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望月閣、觀瀾閣、望遠閣、天象臺、戲臺等園林建筑及院落,彰顯濃厚的明清風格特色,與植物景觀相互烘托點綴,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迎澤十景——七孔觀魚、清臺鐘古、藏經松雪、長廊煙霽、鳳池仙境、湖心望月、棧橋荷影、牡丹醉春、銀杏葉雨、錦繡太原。
交通
方式1:地鐵1號線/2號線至大南門站D/E口出站,步行即到;方式2:乘坐3/610/808/87/51路公交可直達。
第三站:文瀛公園
文瀛公園,始建于明清時期,距今已600多年。公園地處海子邊文瀛湖畔,是太原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唯一公共園林綠地,面積11.9萬平方米,其中文瀛湖面積為3.96萬平方米。
文瀛公園文化厚重、典故深遠。園內有多處國家級、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文瀛湖為中心,環(huán)湖古跡、歷史遺存于一體的“太原文瀛湖辛亥革命活動舊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紀念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示范基地”;崇德廬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建筑是山西歷史的濃縮和見證。
交通
方式1:地鐵2號線至開化寺街地鐵站C口出站,步行即到;方式2:乘坐10/25/51/808路公交直達。
周邊聯動
柳巷、食品街、山西飯店、晉商博物院。
第四站:五一廣場
“如果說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第一廣場,是全國、全世界人民游覽、了解中國首都的第一地標和窗口,那么,五一廣場在太原就發(fā)揮著同樣的作用?!蔽逡粡V場位于迎澤大街東段,分南北兩部分,是太原市最重要的集會和節(jié)日慶典活動場地,展示了太原的燦爛風貌和歷史底蘊。
廣場中軸線上自北而南建有仿古城門、國旗、雕塑、地雕四大主題元素,強化南北廣場空間軸對稱,以“千年城道”理念拉通南北廣場。其中的“錦繡太原”展廳,以“千年古韻·時代新貌”雙主題展開時空敘事,以圖片、實物和光影技術等展示太原的發(fā)展歷程以及璀璨文化和建設成就。從春秋晉陽城初建到明清時期金融中心,從《晉祠之銘并序》石碑到裸眼3D重現的“太原八景”,讓游客在移步換景中親歷“汾河晚渡”的詩意、“蒙山曉月”的清輝。
交通
方式1:地鐵1號線至五一廣場站A口出站,步行400米即達;方式2:乘坐1/3/6/61/65/308/611/618/804/838/859路公交在并州飯店站下車,步行300米即達。
周邊聯動
純陽宮、柳巷。
此外,地鐵沿線還有汾河景區(qū)、街心公園、雙塔公園等,此時也正是桃花濃杏花艷,玉蘭連翹競綻放的時候。春光正好,讓我們一起坐著地鐵逛公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