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天幕上閃耀的群星,唯美浪漫。在太原,有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人,他們用望遠鏡或相機觀察各種天文現象,拍攝璀璨星河。(《太原晚報》4月2日)
“追星人”的別樣生活體驗,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也讓人看到,尋找快樂不止于屏幕后的虛擬世界。
如今,人們習慣用短視頻填滿碎片時間、用社交軟件替代真實對話。從清晨到深夜,人們被算法推送的信息流裹挾,在虛擬世界中尋求即時快感。然而,信息越充盈,心靈越饑渴;互動越頻繁,孤獨越深邃。算法織就的信息繭房,讓多少人錯失了“星垂平野闊”的震撼。
“追星人”用行動詮釋了另一種可能。張強為拍攝銀河在寒風中守候整夜,鏡頭里的星軌讓他忘卻瑣碎煩惱;張舒琦透過望遠鏡窺見行星細節(jié),驚呼“手可摘星辰”的剎那,虛擬世界的浮躁煙消云散;15歲的史梓涵在觀星中讀懂《詩經》的“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科學與人文的交融讓少年眼眸發(fā)亮……放下手機、凝視宇宙時,個體的渺小感反而能消解現實焦慮,對未知的敬畏則重新點燃探索的熱情。觀星不僅是愛好,更是尋找快樂的過程。
“追星人”的故事并非倡導全民觀星,而是希望更多人重拾天性——對未知的好奇,對永恒的敬畏。當數字洪流席卷而來,我們應保持警醒,比屏幕更遼闊的是天空,比算法更深刻的是好奇心,比虛擬點贊更溫暖的是與家人、朋友的共敘。低頭刷屏時,不妨偶爾抬頭——那片星空,一直在等待與你我對話。